
陈珹
宋
陈珹,字伯成,镇江(今属江苏)人。廓子。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)进士,尝知真州扬子县(元《至顺镇江志》卷一八)。
热门诗词
更多-
花间集赵崇祚武德军节度判官司欧阳炯[1]撰镂玉雕琼[2],拟化工[3]而迥巧;裁花剪叶,夺春艳以争鲜。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[4],挹霞醴则穆王心醉[5]。名高《白雪》[6],声声而自合鸾歌[7];响遏行云,字字而偏谐凤律[8]。《杨柳》《大堤》[9]之句,乐府相传;《芙蓉》《曲渚》之篇,豪家自制。莫不争高门下,三千玳帽之簪[10];竞富尊前,数十珊瑚之树[11]。则有绮筵公子,绣幌佳人,递叶叶之花笺,文抽丽锦;举纤纤之 玉指,拍按香檀[12]。不无清绝之词,用助娇娆之态。自南朝之宫体[13],扇北里[14]之倡风。何止言之不文[15],所谓秀而不实。有唐已降,率土之滨[16],家家之香径春风,宁寻越艳;处处之红楼夜月,自锁嫦娥。在明皇朝[17],则有李太白之应制[18]《清平乐》词四首,近代温飞卿复有《金筌集》,迩来[19]作者,无愧前人。今卫尉少卿字弘基[20],以拾翠洲边,自得羽毛之异;织绡泉底,独殊机杼之功。广会众宾,时延[21]佳论。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[22]五百首,分为十卷。以炯[23]粗预知音,辱请命题,仍为叙引。昔郢人有歌《阳春》者,号为绝唱,乃命之为《花间集》。庶使西园[24]英哲,用姿羽盖[25]之欢;南国婵娟,休唱莲舟之引[26]。时大蜀广政三年[27]夏四月日叙。
-
柳枝·袅翠笼烟拂暖波牛峤袅翠笼烟拂暖波,舞裙新染麹尘罗。 章华台畔隋堤上,傍得春风尔许多。
-
谒金门·秋已暮牛希济秋已暮,重叠关山岐路。 嘶马摇鞭何处去,晓禽霜满树。 梦断禁城神鼓,泪滴枕檀无数。 一点凝红和薄雾,翠蛾愁不语。
-
和张仆射塞下曲 四卢纶野幕敞琼筵,羌戎贺劳旋。 醉和金甲舞,雷鼓动山川。
-
杂曲歌辞 婆罗门杨敬述进迴乐峰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 不知何处吹芦管?一夜征人尽望乡。
-
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,石矶西畔问渔船。 桃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。
-
清平调词三首 一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 若非羣玉山头见,会向瑶臺月下逢。
-
兰陵王刘辰翁送春去。 春去人间无路。 秋千外、芳草连天,谁遣风沙暗南浦。 依依甚意绪。 漫忆海门飞絮。 乱鸦过,斗转城荒,不见来时试灯处。 春去。 最谁苦。 但箭雁沉边,梁燕无主。 杜鹃声里长门暮。 想玉树凋土,泪盘如露。 咸阳送客屡回顾。 斜日未能度。 春去。 尚来否。 正江令恨别,庾信愁赋。 苏堤尽日风和雨。 叹神游故国,花记前度。 人生流落,顾孺子,共夜雨。
-
宝鼎现刘辰翁红妆春骑。 踏月影、竿旗穿市。 望不尽、楼台歌舞,习习香尘莲步底。 箫声断、约彩鸾归去,未怕金吾呵醉。 甚辇路、喧阗且止。 听得念奴歌起。 父老犹记宣和事。 抱铜仙、清泪如水。 还转盼、沙河多丽。 滉漾明光连邸第。 帘影冻、散红光成绮。 月浸葡萄十里。 看往来、神仙才子。 肯把菱花扑碎。 肠断竹马儿童,空见说、三千乐指。 等多时春不归来,到春时欲睡。 又说向、灯前拥髻。 暗滴鲛珠坠。 便当日、亲见霓裳,天上人间梦里。
-
绿意・疏影张炎碧圆自洁。 向浅洲远渚,亭亭清绝。 犹有遗簪,不展秋心,能卷几多炎热。 鸳鸯密语同倾盖,且莫与、浣纱人说。 恐怨歌、忽断花风,碎却翠云千叠。 回首当年汉舞,怕飞去、谩皱留仙裙摺。 恋恋青衫,犹染枯香,还叹鬓丝飘雪。 盘心清露如铅水,又一夜、西风吹折。 喜静看、匹练秋光,倒泻半湖明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