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刘筠
宋
刘筠(九七一一三一),字子仪,大名(今属河北)人。真宗咸平元年(九九八)进士(《郡斋读书志》卷一九)。授馆陶尉。五年,入为大理评事、秘阁校理(《续资治通鑑长编》卷五三)。景德元年(一四),为大名府观察判官。与修《册府元龟》,书成,转左正言、直史馆。大中祥符七年(一一四),迁右司谏、知制诰(同上书卷八三),加史馆修撰。出知邓州,徙陈州。还,知贡举,迁尚书兵部员外郎。天禧中为翰林学士。五年(一二一),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(同上书卷九七)。干兴元年(一二二),迁给事中,復召为翰林学士。踰月,拜御史中丞(同上书卷九九)。仁宗天圣二年(一二四),进枢密直学士、礼部侍郎、知颍州(同上书卷一二)。四年,为翰林学士承旨、权判都省(同上书卷一五)。六年,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。九年卒(同上书卷一六),年六十一。谥文恭。有《册府应言集》十卷、《荣遇集》十二卷、《肥川集》四卷、《表奏》六卷、《刀笔集》二卷等(《郡斋读书志》卷一九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七),已佚。《宋史》卷三五有传。 刘筠诗,今存《肥川小集》一卷,见《两宋名贤小集》。又《西昆酬唱集》收诗七十二首,多不见于《肥川小集》。今录《西昆酬唱集》诗以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,录《肥川小集》诗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为底本,并以前者为主,凡有重出则删后者,二书异文酌出校记。又从《会稽掇英总集》、《古今岁时杂咏》、《天台续集》等辑得诗二十二首,合编为三卷。
热门诗词
更多-
菩萨蛮·月华如水笼香砌孙光宪月华如水笼香砌,金环碎撼门初闭。 寒影堕高檐,钩垂一画帘。 碧烟轻袅袅,红战灯花笑。 即此是高唐,掩屏秋梦长。
-
南乡子·云带雨李珣云带雨,浪迎风,钓翁回棹碧湾中。 春酒香熟鲈鱼美,谁同醉? 缆却扁舟篷底睡。
-
小桃红・装跷委实用心机,不枉了夸强会,女辈丛中最为贵。煞曾习,沾关汉卿身那取着田地。 赶起了白踢,诸余里快收拾。
-
玉臺体十二首 十一权德舆昨夜裙带解,今朝蟢子飞。 铅华不可弃,莫是藁砧归。
-
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,海燕双栖玳瑁梁。 九月寒砧催木叶,十年征戍忆辽阳。 白狼河北音书断,丹凤城南秋夜长。 谁谓含愁独不见,更教明月照流黄。
-
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 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 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 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迭云锦张,影落明湖青黛光。 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。 香炉瀑布遥相望,迴厓沓嶂凌苍苍。 翠影红霞映朝日,鸟飞不到吴天长。 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 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 好为庐山谣,兴因庐山发。 闲窥石镜清我心,谢公行处苍苔没。 早服还丹无世情,琴心三迭道初成。 遥见仙人綵云裏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 先期汗漫九垓上,愿接卢敖游太清。
-
谢池春李之仪残寒销尽,疏雨过、清明后。 花径敛馀红,风沼萦新皱。 乳燕穿庭户,飞絮沾襟袖。 正佳时,仍晚昼。 着人滋味,真个浓如酒。 频移带眼,空只恁、厌厌瘦。 不见又思量,见了还依旧。 为问频相见,何似长相守。 天不老,人未偶。 且将此恨,分付庭前柳。
-
长亭怨慢姜夔渐吹尽、枝头香絮。 是处人家,绿深门户。 远浦萦回,暮帆零乱向何许。 阅人多矣,谁得似、长亭树。 树若有情时,不会得、青青如此。 日暮。 望高城不见,只见乱山无数。 韦郎去也,怎忘得、玉环分付。 第一是、早早归来,怕红萼、无人为主。 算空有并刀,难翦离愁千缕。
-
解佩环・疏影彭元逊江空不渡,恨蘼芜杜若,零落无数。 远道荒寒,婉娩流年,望望美人迟暮。 风烟雨雪阴晴晚,更何须,春风千树。 尽孤城、落木萧萧,日夜江声流去。 日晏山深闻笛,恐他年流落,与子同赋。 事阔心违,交淡媒劳,蔓草沾衣多露。 汀洲窈窕馀醒寐,遗佩浮沈沣浦。 有白鸥淡月,微波寄语,逍遥容与。
-
尉迟杯周邦彦隋堤路。 渐日晚、密霭生深树。 阴阴淡月笼沙,还宿河桥深处。 无情画舸,都不管、烟波隔南浦。 等行人、醉拥重衾,载将离恨归去。 因念旧客京华,长偎傍、疏林小槛欢聚。 冶叶倡条俱相识,仍惯见、珠歌翠舞。 如今向、渔村水驿,夜如岁、焚香独自语。 有何人、念我无憀,梦魂凝想鸳侣。